网页即时交流
QQ咨询
咨询热线
020-28998648
1
毛泽东留下的屠龙术
2020-07-31 15:24:55 浏览:27838次 【


    温乎曰:    

实践出真知。作者:温伯龄。



壹·奇男子



1913年春天,毛泽东在报纸上读到湖南四师的招生广告,不仅免除学费,食宿费很便宜,毕业后还分配工作。


他仔细想想:“做老师其实蛮适合的。”


正好其他两位朋友也想师范,便怂恿毛泽东:“一起去吧,顺便帮我们把入学论文也写了。


毛泽东写了三篇入学论文,结果三个人都被录取。


第二年,湖南四师和湖南一师合并,毛泽东又成为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,一直读到1918年6月。


那时候,湖南的学风很好。


晚明王夫之崇尚实学,开启湖南敦厚的风气,曾国藩、胡林翼、左宗棠等“中兴名臣”继承王夫之的学风,然后通过湘军的政治影响力,进一步浸润湖湘大地的学子。


以至于湖南一师在《教养学生之要旨》中规定:国民教育趋重实际,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,察社会之情状。


这种环境想读死书,不可能的。


杨昌济也把胡林翼的话转告毛泽东:“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,到山穷水尽之时,自有路走,只要切实去做。”


毛泽东听进去了,并且模仿胡林翼,表字改为“润之。


敦厚的环境和开明的恩师,都在教导毛泽东,千万不要坐书斋啊。


整整5年半时间,毛泽东读书不辍。


泡尔生写过一本10万字的《伦理学原理》,毛泽东读完后写下1.2万字的批注,再加上其他古籍、史书、报纸等读物,毛泽东5年内写下的批注有100多万字,有的是分析书本知识,有的是抒发观点,还有一些“狗屁不通”的抨击。


总之毛泽东读书不是阅读,而是类似于吃饭。不能囫囵吞枣的吃进去拉倒,还要细嚼慢咽,身体吸收营养。


除了理论知识,还有了解时事


毛泽东每天都在图书馆读报到很晚,遇到不认识的地名,就翻翻手边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,直到把新闻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为止。


日积月累,毛泽东成了学校有名的“时事通”,大家遇到社会上的新闻,总喜欢听听他怎么说。


据说在一师读书期间,毛泽东买报纸就花了160块钱,毛贻昌对这个巨能花钱的儿子实在没办法。


不过到毕业的时候,他被全校模范,同学们说他是奇才。


毛贻昌算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了。


这才只是读书,毛泽东为了体验书本上的知识,经常和同学们到户外身体力行。


有次下暴雨,毛泽东专门爬了一趟岳麓山,然后全身湿透返回宿舍。蔡和森不理解:“下这么大的雨,你出去瞎溜达什么?”


毛泽东告诉蔡和森,《尚书》里有句“纳于大麓,烈风雷雨弗迷”,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,所以想体验一下。


每次看到这个故事,我都能想到一个词:


古君子之风。


类似的事情太多了,比如不带钱出门穷游走出1000里、冷水洗澡、坚持晒太阳等等。


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5年半,绝对不是坐在书斋里的文弱书生,而是把书本里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,踏踏实实的做出来了。


而这种知行合一的动力,恰恰是湖南敦厚学风培养起来的。


那个年代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,但凡有理想志气的人,都在思考中国未来的出路。


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,有的人要教育救国,有的人认为枪杆子才是王道,但毛泽东和其他人都不一样,他认为中国积弊太深,思想太旧,只有改造中国的哲学,才能从根本上变换中国的思想。


只要思想进步,便能带动其他事情一起进步。


因为人才是世界的主体。


那么如何改造中国的哲学呢?杨昌济在课堂上说过:“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,皆由此大原则而生,吾人当神思默会,洞晓此大原则。”


大原则就是世界的终极规律,搞哲学的人都认为规律是存在的,儒家叫做理,道家称为道,佛家说是禅......到了近代,毛泽东等人叫做大原则。


1917年,毛泽东给黎锦熙写信:“未来将用全部工夫,向大本大原处探讨,探讨既得,自然足以解释一切。”


他的雄心太大了。


世界这么复杂,诸多事情千头万绪,大部分人连身边的小事都处理不好,毛泽东却要透过世界的现象,发现维持世界运转的核心规律。


500年来,类似的事情只有王阳明做过,如今毛泽东也想做。


等他成功,已经过去20年。




·实践



几年后,毛泽东遇到共产党。


他读书多年,积累了一肚子奇怪知识,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理论,可以明确告诉他:你思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。


而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告诉他:“你的东西就是辩证法,这才是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。”


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,毛泽东和共产党是相互成就的。


没有共产党的平台和组织,毛泽东的理想将没有依托,最终成为无根浮萍,大本原也没有机会找到。


没有毛泽东的努力奋斗,当年弱小的共产党,恐怕很难应付蒋介石的枪杆子。


他们之间的共同点,便是改造中国的宏愿。


真是天选之人啊。


既然找到完美契合的组织,学会实现理想的正确方法,那么毛泽东寻求的大本原是不是手到擒来?


想太多了。


毛泽东只是刚刚上路而已,充其量看到一点曙光,具体如何达到目的,找到世界的核心规律,他也不知道。


他唯一能实现理想的方式,就是脚踏实地的做下去。


那就做吧,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。


毛泽东积极参加组织工作,经常到大江南北开会,但他回到湖南就会走访农村工矿,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。


经过几年工作,毛泽东逐渐明白,中国社会分为6个阶级:地主和买办、中产阶级、小资产阶级、半无产阶级、无产阶级、流民无产者。


这6个阶级就藏着真实的中国,想改造中国一定要从这里入手。


1925年,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发表,开篇就是:“谁是我们的敌人,谁是我们的朋友,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。”


毛泽东的这篇文章,其实是在找社会的本原。


他的答案就是,工业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,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朋友,地主和买办是敌人。


毛泽东拿下一城。


2年后国共两党分道扬镳,毛泽东组建了一支军队,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,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,谁都没数。


毛泽东不管其他的,想改造中国就必须革命,那便不能在家里坐而论道,一定要走出来亲手去做。


只有做了才知道问题在哪里,然后才能改正问题继续向前。如此循环往复,直到完成最终目的。


经过一年半的思考和实践,他找到了革命的本原:“虽然国民党的力量很强大,红军的力量很弱小,但是红军革命是可以坚持下去的。


为什么呢?


因为小农经济是分散的,买办和地主是不团结的,于是就造成中国地域之间的板块结构,而板块之间一定是有缝隙的。


这些缝隙就是红军的生存空间。


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》,真正找到了革命的本原,给共产党和革命同志指出方向。


大家真的应该看一下这篇文章,简直是任何事业的指南。


既然社会和革命的本原都找到了,那么如何去实现呢?毕竟革命是要打仗的呀,打仗就要找到军事的本原。


这件事,毛泽东在1936年完成了。


那时候的红军简直是破衣烂衫,不论是武器装备或者数量,都不能和任何一支军队相比,蒋介石摩拳擦掌,“剿匪”事业要成功了。


而且红军丧失了90%的根据地,只要陕北红军失败,中国革命基本就失败了。


但是经过10年军事生涯,毛泽东已经刷满经验条。


他经历了创建根据地到失去根据地的全过程,亲自指挥了三次反围剿,并且在长征期间亲眼目睹了400余场战斗。


多年实践,毛泽东太清楚军事是怎么回事了。


除了李世民和霍去病这种天赋型选手,大部分军事家都是这样的,从小型战斗起步,逐渐熟悉战争了解战争,最终成为指挥战争的人。


这也是可以让普通人成才的方法论。


1936年12月,他对10年军事生涯做出总结,提笔写下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,他没有一句是说枪炮怎么用等细节的,而是从战争的本质说起,一直说到中国的战争形态,进而推到红军怎样才能获胜。


于是,毛泽东又找到军事的本原。


换句话说,毛泽东不是指挥士兵的,他是培养军事将领的。


这种人不管走到哪里,都能用方法论成就一批将领,而不是依靠将领的拥戴才能坐稳位置。


那么多将领都崇拜毛泽东,其实是去拜师学艺的啊。


此时距离毛泽东给黎锦熙写信,已经过去20年。


这20年间他亲手操作了无数的事情,有成功有失败,有荣耀有落魄,但无一例外的是,毛泽东做每件事都要付出12分努力,哪怕一件小事都要做到极致。


更可怕的是,他做事不止是做事,而是要思考事情的本原和内在关系,以及事情背后的逻辑。


如此积累20年,毛泽东基本能把中国的事情都串联起来,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。你和他说东北,他马上能联想到陕北,你和他说蒋介石,他马上想到美国的政策。


毛泽东为什么能做到呢?


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调查就是解决问题。”


毛泽东的能力和智慧,都是苦功夫磨练出来的,没有半点水分。而且只要勤奋努力,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能力。


即便限于天赋做不到100分,及格总没问题,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。


此时。


毛泽东像指挥战役一样,已经把世界核心规律的外围清理掉了,只需要集中兵力最后一击,便能大获全胜。




叁·圣贤



机会说来就来。


当时共产党内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,很多人看不到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,反而一股脑的照搬苏联经验,还有马克思说过的只言片语。


他们把苏联和马克思视作圣贤,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圆,中国的东西土里土气肯定不行。


问题是,这种做法已经造成红军的惨烈失败,很多人到陕北之后依然不改,抱着幻想中的成功秘笈不放手。


毛泽东看不下去。


要是不能改正党内同志的做事方法,谈什么革命成功呢?


1937年夏天,全面抗日战争即将开始,毛泽东却静下心来准备写文章,给党和军队的同志出一本教材,教育他们如何把事情做成。


如果不把同志们教会,即便参加抗日战争也很难成功,那么中国的未来又该如何?


你看,都火烧眉毛了,毛泽东还是不慌不忙,要从事情的本原着手解决问题。


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。


但恰恰是这次思考,让毛泽东多年积累的东西融会贯通,完成堪比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终极一跃。


那年7月,毛泽东在陕北窑洞回忆起过去的20年。


他发现,只有脚踏实地的做事,才能明白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,但是明白之后还不够,必须要继续做事,验证你以为的明白,是不是真的明白。


如果做事没成功,那说明你是错的。


只有事情做成了,才能证明你真的明白某件事了,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。


比如说你要蒸馒头。


你看了一眼菜谱就说会了,那不叫真的会,只有动手和面进锅蒸出来,那才叫会蒸馒头。一旦馒头蒸的不成功,依然是不会,必须要从头学起。


而且蒸馒头的时候要思考,为什么馒头进锅可以熟?水和面粉的关系是什么样的?


这样多做多想,你就知道是水蒸气的作用。这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。


明白了水蒸气的作用,你就可以引申思考,既然水蒸气可以蒸馒头,那么能不能蒸包子和花卷呢?和面可以蒸馒头,是不是可以烙饼?


然后你再去做。


直到把馒头、包子、花卷、烙饼都做成功,你才能证明这件事做对了。


这就是毛泽东的方法论。


他总结出一套“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”的模式,只要山无棱天地合,你就可以一直用下去。


毛泽东说了,这套方法论不是让你装逼的,而是用来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。


哪怕再不济,你也可以用来提升职业技能,早点升职加薪。


多么朴素的道理。


所谓深入浅出,也不过就是如此了吧。


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,王夫之讲究实学,胡林翼和杨昌济说要切实去做,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集古今圣贤之大成,终于写出《实践论》。


他用朴素的语言告诉同志们,只要努力去做,每个人都能做出一番事业。


后来他说“六亿神州尽舜尧”,和王阳明的“人人皆可为圣贤”多么吻合。


知行合一跨越500年时间,终于在我党我军的身上发出光芒。



事情到这里为止了吗?


并没有。


知行合一是很厉害,但只是术而不是道,毛泽东运用知行合一,是要找出世界的核心规律。


现在,它已经走到毛泽东的眼前。


1个月后,毛泽东为了配合《实践论》,又再接再厉写了一篇《矛盾论》,20年前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。


他发现,这个世界的大本原就是矛盾。


就像人类有男人女人,地球是白天黑夜,河水的区别是流动或冰封......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,而且其中一面不能独存,必须和另一面配合起来才能生存。


类似于没有男人,女人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,没有女人的话男人也不能存在,只有男人女人凑在一起才是人类。


而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,矛盾永远是运动发展的,不是形而上学一样孤立静止的,于是矛盾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陈代谢。


既然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,那么处理矛盾的方法,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,于是又引出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论:


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
毛泽东处理问题,向来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从来不拘泥于俗套。这不就是世界大本原引出的方法论,用来指导生活嘛。


另外,每件事情里都有很多矛盾,但总有主要和次要的,只有先解决了主要矛盾,其他次要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,于是就有了“抓主要矛盾”的理念。


比如革命战争中,别看各种事情千头万绪,但主要矛盾就是土地。毛泽东和同志们用25年时间解决土地问题,其他矛盾自然好解决。


经过几十年宣传,这些经典方法论都成了政治术语,很多人听的耳朵都起茧子,可你真的用这些方法论来解决过问题吗?


或者说,你尝试用过吗?


平心而论,用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+“知行合一”+“抓主要矛盾”来指导生活,基本可以解决90%的麻烦。




肆·屠龙



毛泽东做为“矛盾论”的集大成者,是如何运用的呢?


我们来拆解一下。


在《矛盾论》的第四节,毛泽东对帝国主义国家、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做了分析:


“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侵略的时候,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,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。这时国家矛盾就是主要矛盾,阶级矛盾就是次要矛盾。”


这段话简直是为现在而写的。


华为被制裁的时候,我们突然忘记其他事情,果断团结起来批判美帝。而美国疫情肆虐的时候,川大爷迅速找到中国做假想敌,用来团结国内人心。


虽然中美都不是半殖民地,但内在逻辑是通用的。


紧接着,毛泽东又写到:


“当帝国主义用温和手段进行压迫的时候,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就会投降,共同压迫人民大众。当帝国主义受到威胁的时候,往往会分化革命阵线内部,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国内反动派。”


前半段说的是蒋介石和国府,后半段么,基本是预测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了。


虽然毛泽东不知道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,但是他已经掌握了世界的核心规律,便可以通过现象,推测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。


这叫什么?


运筹帷幄之中,决策千里之外。


古代的张良、诸葛亮等牛人都有类似的本事,可他们的本事都秘而不宣,谁都不知是怎么做到的。


毛泽东却把屠龙术用白话写出来,并且用宣传机器发到每个人的手里,生怕你听不懂学不会。


而且毛泽东研究世界的矛盾关系,发现矛和盾不是固定的,也许你此时是矛,下一刻就是盾,也许你此时是盾,下一刻就是矛。


也就是说,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。


这个观点用在方法论上就是,没有永远强大的敌人,也没有永远弱小的自己。只要努力奋斗,强弱关系也是可以改变的。


正是由于强弱关系可以转化,毛泽东在一年后提出《论持久战》,成为抗日战争的最高指导理论。


他在文章中分析中国抗日战争、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:


日本军队强、工业生产力高,但战线拖的太长又不是正义之师,中国军队弱没有工业,但中国作战是正义的,又有地广人多的优势。


在这个强弱关系的基础上,毛泽东提出持久战的三个阶段,甚至还有内线怎么打、防御战怎么打、运动游击消耗歼灭战怎么打。


事无巨细,写的明明白白。


要写到如此详细当然很难,但是也有办法,详情参考上一节。


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生活中的弱者,一辈子都想逆风翻盘,可是往往会失败,每个人的失败原因都不一样,但成功的方法却是相同的:


用正确的方法持久做下去,迟早有一天,你会得到想要的一切。


再说回毛泽东。


他在《矛盾论》第五节里说:


“矛盾是互相排斥、互相斗争、互相对立的,无一例外。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一方,自己这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条件。”


于是毛泽东根据这个观点,给抗日军政大学题的校训就是: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。


你仔细品,是不是有内味了。


而且矛盾是互相对立和存在的,这个观点,是不是也可以用于政府和人民?


一般情况,政府利用公权力维护秩序,属于强势的一方,人民是被管理者,属于弱势的一方。


但是强弱和对立,是可以转化的。


政府可以管理人民,人民也可以监督政府,甚至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,也能组织起来向政府讨个说法。


因为没有政府就没有人民,没有人民也没有政府,他们是对立同一的。


这个理念贯彻毛泽东的后半生。


他的毕生理想,就是让政府和人民形成一种动态平衡,而不是泾渭分明的强弱。


总之,矛盾就是毛泽东找到的大本原。


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的话,就想想道家的阴阳图形,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。


毛泽东运用矛盾的概念,亲自指挥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炮击金门以及治国理政,从来没有失败过。


用《论语》里的话说就是,从心所欲不逾矩。


这个屠龙术太考验天赋,普通人不能强学,不然的话很容易真气逆转走火入魔,但是可以量力而行,能学一点是一点,学一分有一分的喜悦。


同学们,《矛盾论》不可不读啊。




伍·代价



杜甫说: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

苏轼说,高处不胜寒。


毛泽东追求半生,掌握了世界运转的终极规律,并且用这个规律指导党和国家不断走向胜利,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

但屠龙术成就了毛泽东,也毁了毛泽东。


他的站位太高,对世界和中国的事情都太明白了,于是他想改变所有不合理的东西,让终极规律成为所有人的规律。


这真的太难了。


所以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被理解,前半生被别人轰下去又请回来,后半生被人当作可以打鬼的钟馗。


别人不理解是境界不够,毛泽东是境界太高导致孤独。


你能看到毛泽东挥挥手四方欢呼,却不能体会他内心的惆怅,以及看到人们陷入泥沼却不愿走出的悲悯。


什么事都是相对的,没有任何东西不需要代价,毛泽东寻找屠龙术的旅程多么艰难,最后背负的压力就有多么沉重。


从这个角度来看,屠龙术依然是对的。


物质不灭,规律永存罢了。

全部评论(1)
  • 赢诊堂主 2020-07-31 15:55
    2 回复
    这个屠龙术,成事利器,社交锋刃,思想集萃。
  • 温乎曰: 实践出真知。作者:温伯龄。壹·奇男子1913年春天,毛泽东在报纸上读到湖南四师的招生广告,不仅免除学费,食宿费很便宜,毕业后还分配工作。他仔细想想:“做老师其实蛮适合的。”正好其他两位朋友也想读..

    赢诊堂主浏览:27839次 评论:1
    2020-07-31 15:24